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技术 > 正文内容

解缙的故事(明代大才子解缙的遭遇)

访客2年前 (2022-04-20)黑客技术802

解缙的故事(明代大才子解缙的遭遇)

在现实社会中,情商是一个广为别人议论的词汇。

所谓的情商,就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智慧。

人们喜欢用情商高低来评判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具有发展前途。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较高的情商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特别是在职场上,一个高情商的人能混得如鱼得水,相反,一个低情商的人,大概只有一直坐冷板凳的份儿了。

在明朝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一等一的大才子,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情商低,断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最后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灌醉了埋在雪地里冻死。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


解缙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朱棣时期的永乐大典,就是他主持编修的,他曾担任过内阁首辅,在大明朝的机要处工作过。

虽然解缙才学很高,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情商太低,说话太直,不懂得拐弯抹角,往往把人得罪了还不知道。

在现实社会中也能够发现,很多才高八斗的人,他们的情商却都不怎么高,这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情商高的人年轻的时候就懂得用情商为自己趟路子,不太在意学习,而情商低的,只有通过发奋努力学习,不断走向成功。

解缙大概就是后者这样一个人。

他通过学习圣人流传下来的经典,差点成为明朝历史上又一个连中三元的人。

他之所以没成为连中三元的人,还是因为情商。


解缙跟绝大多数的士子一样,也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

他参加过乡试、参加过会试,也参加过殿试,乡试、会试上都是之一名,殿试上本应该中状元拿之一名的,但是,当时的主考官批阅他的试卷时,发现解缙的文采非常好,但是,坏就坏在,解缙的文笔太过于犀利,主考官觉得,解缙的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中状元都不为过,但他的锋芒太露,需要打磨一下他的锐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解缙的名次被主考官排到了第七位。


解缙走上仕途之后,大明集团的之一任董事长朱元璋看了解缙的文章,大赞不已。

朱元璋是个草莽出身的皇帝,他敬重读书人,他坐上皇帝之后,对有才华的士子更加看重了。

看到解缙这样才高八斗的读书人,朱元璋真希望解缙是他的儿子,以至于朱元璋真的把解缙当成自己的亲儿子看待。

然而,朱元璋虽然把解缙当作亲儿子一样看待,但毕竟还不是亲的。

可是,解缙却依仗朱元璋对自己的青睐,在朝堂上公然讽刺朱元璋,说话还夹枪带棒。

朱元璋毕竟是大明朝的皇帝,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能够在朝堂上讽刺自己的老爹,何况你解缙连干儿子都算不上,竟然敢在朝堂上讽刺当朝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不仅如此,解缙还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遇到他看着不对的事情,就会出来指点江山,指责这个,评点那个,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因此,也得罪了一大帮子人。

特别是在胡惟庸案中,他极力地为李善长辩护,惹得朱元璋非常不高兴,差点就把他给咔嚓了,要不是马皇后劝说朱元璋,解缙早就挂了。

入朝为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更要懂得官场厚黑学。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认为,解缙虽有才华,却根本不适合入朝为官,因为他不具备出入朝堂上所应具备的政治智慧,更不懂的朝堂上的那一套厚黑学。

朝堂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有才华只能保证把工作干好,并不能换来如鱼得水的人际关系,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用。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有一个通理,那就是你不去招惹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不来招惹你,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在背地里使绊子、下黑手、打黑枪。

假如一个人身边有这样的人,再遇到一个耳根子软的上司,听风就是雨,不会辩证思考,基本上情商低的就废了,哪怕你工作干得再好,也没鸟用。

而解缙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好就好在解缙遇到了一个朱元璋这样的好上司。

面对情商低下的解缙,加上不具备政治智慧和朝堂厚黑学那一套,出于保护解缙的目的,朱元璋勒令解缙卸职回家磨练磨练心智。


解缙在家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的时光,解缙一心研习圣人经典,终于在好友董伦的举荐下,又重新回到朝堂之上为官,担任的是翰林待诏,相当于秘书一类的职务。

而这个时候的大明朝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他正在实行削藩。

北方的朱棣看不惯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削藩,奋起反抗,发动靖难之役,经过一番苦战,攻克了金陵城。

当朱棣攻克皇城时,解缙首先出来跪拜迎接,朱棣一看,这小子可以,重用了解缙。

朱棣刚坐上皇帝之后,广开言路,他声称,朝中大臣只要有好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提。

结果解缙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真的就顺着朱棣说的往上爬,有时还口无遮拦的提一些建议,毫不顾忌朱棣的颜面。

当然,作为一个把侄子赶走坐上皇位的人,朱棣也能容忍解缙的这些口无遮拦的行为,而解缙真正得罪朱棣的,是因为偷偷拜谒太子的事情上。


朱棣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开始谋划帝国的继承人问题。

在这一事件上,朱棣也曾征求过解缙的意见,解缙提出的意见建议是立嫡以长,这跟朱棣的意思不谋而合,朱棣也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解缙却真的以为太子就是未来的继承人,与太子走得很近。

这就等于是犯了忌讳,毕竟皇帝还健在,朝廷的大臣却已经开始跟太子接近了,这明显就是结党营私的节奏。

作为皇帝,最看不得的就是臣子结党营私,特别是太子结党营私,这就意味着有的朝廷大臣盼望着现任皇帝早点驾崩,想要另起炉灶。

正因为解缙跟太子走得太近,时常帮着太子说话,然后说次子朱高煦的不是。朱棣以为,解缙是在离间朱棣父子关系,便将解缙贬到莽荒的百越之地。

贬到那么远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好,反正解缙不适合在朝为官,在那里还可以读读书,静静心。

可是,解缙的行事又很离谱。

在朱棣御驾亲征蒙古的空档,解缙大老远从百越之地回来拜访太子,结果被人告发,朱棣回来后,立即将解缙捉拿归案,然后打入大牢。

这一进就是五年。


当五年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把在押囚犯的名册拿给朱棣时,朱棣看到了解缙的名字,反问了一句:解缙还在人世吗?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立即明白了朱棣的意思,把大牢里的解缙灌醉,然后埋入雪中,可怜的解缙就这样被活活冻死。

纵观解缙的一生,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却因为情商低,不具有官场智慧,也不懂官场厚黑之道而屡遭打击。


在现实当中,情商高的人说话让人舒服,他们能够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

而低情商的人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只要看不惯的,就想说,看着不对的就想纠正,殊不知,这样往往容易得罪人。

君不见,职场上能混得好的人,大多数都是情商高的人。

而解缙却是一个情商很低的人。

他不顾别人感受,也不考虑大局,只管做事,却不知道,在做事情的时候,已经悄悄地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解缙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故而,从解缙的遭遇,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职场混得好,就要情商高。


拓展阅读:

明成祖朱棣从夺权到迁都,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却突然死在半路上

文|想不出

我们都知道,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惠帝朱允炆,对,就是某电视剧里最后掉到十三陵游览车上的那位,因其年号为“建文”,通常也被称为建文帝。惠宗是他的庙号,“宗”也明确表明了他“皇二代”的身份——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一般为“太祖”,继承开国皇帝的为“太宗”。但是他却没能履行“皇二代”的职责,也可以说是没来得及履行,因为在建文帝继位仅3年后,就被他四叔武力夺权,拉下了龙椅。这位四叔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

朱棣

一马平川的夺权之路

1398年6月朱允炆正式继位之后,着手做了一件考虑已久的大事——削藩,这应该是他做的最让后世铭记的一件事,因为这直接导致了朱棣上位。

削藩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的糟烂,削藩的主要目标就是燕王朱棣。就在朱允炆胡乱削藩的时候,朱棣在做什么呢?燕王在机智的装病(后来还升级成了装疯)。一边装病一边练兵、打造武器,俨然在为起兵做准备,期间还向皇帝朱允炆打报告谎称自己病情危重,要回了在京师的三个儿子(朱允炆真的放人了!)。等到朱允炆最终下定决心对朱棣动手时,派去抓捕燕王的北平布政使司的都指挥使张信又叛变了,对朱棣直言自己是奉旨前来逮捕他的,朱棣一听,当下就从床上爬起来准备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

朱棣在夺权之路上虽偶有跌倒,但总体来看走的还算顺利。这跟朱棣自身技能全面,长年戍边积攒的经验值高有很大关系,而且手下还有一批非常能打的将领,后来还把握有重兵的宁王也拉到了自己这边。除此之外,对手的不靠谱也是一个不能忽视原因。在朱棣几次获胜之后,朝廷决定出兵北伐,但是却不知道派谁去,出现这种局面不能不让人想起太祖当初的“拔刺”行动,没错,能领兵打仗的功臣都让朱元璋杀的差不多了。朱元璋的本意是好的,但现实却是他亲手制造了一根挥向后继者的威力无比的狼牙棒,却仅给继任者留下了一根光秃秃的木棍防身……不过这时候就算爷爷地下有知也帮不上忙了,建文帝还得靠自己,别说,还真让他找到一个人,这人叫耿炳文,是为数不多的幸存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算不上名将,但好歹经验丰富。但就是这么一位好不容易选出来的老将,却在失利之后被迅速撤换了(当时的战况完全还有回旋的余地),而代替耿炳文的曹国公李景隆毫无作战经验,而且后来的事实表明,这厮根本是个无间道!自从李景隆领兵,可以说是逢战必败,不仅仗打不赢,撤退的时候连存粮都留给了朱棣。手下不靠谱也就罢了,最奇葩的还得说是皇帝陛下,建文帝不仅没有对这位一败涂地且有通敌嫌疑的曹国公采取任何措施,面对濒临城下的朱棣,还匪夷所思的让李景隆去把守金川门如此关键的位置,并且给他配了个藩王搭档,藩王是什么,藩王可是朱允炆你继位后一心打击的对象呀!结果这个“怎么看都像是去迎接燕王”的组合果然不辱“使命”,直接打开城门把燕军迎了进来……

朱棣

上位之后,无比地拼

进入南京的朱棣,按照惯例,兢兢业业的对诸王率群臣上表劝他继承帝位的请求进行了百般推辞,最后“不得已”才答应当这个皇帝。1402年,坐上龙椅的朱棣改元“永乐”,开始了他22年的执政生涯。

当上皇帝的朱棣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皇权,同时也算是坐实当年起兵时用的借口——“清君侧”,于是他拿出了一份酝酿已久的“奸臣”名单,可能还怀着点莫名激动的心情开始收拾那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手段残忍、毫不留情。不过朱棣始终把握着一个度,被处死的建文遗臣多是文官,对于可能引起更 *** 烦的武官则多采取幽禁的方式。这血雨腥风的一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是壬午年,所以这场牵连众多的大屠杀也被称为“壬午之难”。

收拾完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朱棣也要开始安心治理国家了。治理国家单靠皇帝一个人肯定是不行,需要 *** 官员的一致努力,于是问题来了——当时的中央机关严重缺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朱棣杀了一批,二是跑掉了一批不愿给朱棣打工的官员。根据当时的统计,一共跑掉了400多人,这个数字对于冗员还不太严重的明朝初年实在是太可怕了。朱棣一看这样不行,得吸收新鲜血液啊,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选拔人才的乡试,考中的人在第二年赴京赶考,参加会试,这次会试十分壮观,因为正常状况下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只录取100多人,而这次最后一共录取了472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不得不说,朱棣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有学者研究过,永乐帝从登极到驾崩的8000多个日子,他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天。每天早晨4点起床,上完早朝上午朝,中间的休息时间用来看书,这还不够,午觉也不睡,午饭后的时间就拉着大臣们议事,晚上还要看书看奏章到深夜。而且朱棣不仅对自己严格,对官员们同样严格,他要求官员们不要总是关注细枝末节,要关心真正有用的大事,并且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永乐时期,国家公务员们非常辛苦,工作时间很长,连正月初一都不让休息,每年的假期只有元宵节前后10天。虽然辛苦,但公务员好歹还有职业分工,可皇帝不一样,统揽全国大事,别说每天4点起床,就是不睡觉也干不完。明初还有丞相领导百官为皇帝服务,可自从朱元璋借“胡惟庸案”把丞相职位废掉之后,皇帝就得挽袖子自己上了。饶是朱棣这样的工作狂,在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还是得找帮手。于是朱棣开动脑筋,创建了内阁制度,并亲自挑选了进入内阁直接参与机务的七人,但这七人官品只有正五品,还不如外省的知府,更不能与六部尚书的正二品相比。这样一来,既有人分担了自己的工作,级别的限制又能防止专权情况发生,朱棣默默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朱允炆

疑心病重症患者

说起疑心病,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基本都有这个毛病,但朱棣的病情要严重一些,他本着怀疑一切的精神,看谁都觉得不放心,这想必跟他的非正常上位很有关系。朱棣登极后,迅速恢复了朱元璋时期设立的锦衣卫,并将其制度化,分为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现在我们常说的、电影电视里演的都是专门管理诏狱的北镇抚司,但是朱棣还是觉得不踏实,觉得锦衣卫终究是外官,所以他动用了自己最为信任的一群人——宦官。永乐十八年,朱棣设立著名的特务机构东厂,办公地点位于今天北京中国美术馆附近的东厂胡同,但也有史书认为东厂设立于永乐九年。东厂的宦官手下有番子,负责具体的跑腿工作。这些人几乎无孔不入,大到朝廷会审案件,小到市场里白菜多少钱一斤,都会被记录下来,就连当时朱棣派出去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胡濙都在这些特务的监控之中。这下朱棣终于有了“天下尽在掌握”的感觉,踏实了。

自从朱棣坐上皇位以来,朱允炆的下落就是他的一大心病,虽然对外宣称建文帝死了,但朱棣显然不相信朱允炆死在宫中的大火里了。为此他把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囚禁了10多年,直到姚广孝临终前为其求情,朱棣才将其释放。并且从永乐五年起,朱棣就派胡濙巡游各地,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一找就是16年,直到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归来与朱棣密谈一夜,这次密谈之后不久,朱棣突然就不再追究建文帝的下落了,显然,这次朱棣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就在胡濙在外寻找的这些年里,朱棣还做了一件与寻找朱允炆有关的事,就是派太监郑和出使西洋。永乐时期,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到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暹罗等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甚至有人认为郑和是之一个进行环球航行的人。《明史》中说派郑和出使西洋目的有二:一是寻找建文帝,二是炫耀国威。关于出使目的,现在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如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发展海外贸易等等。但不管最初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确带来了万国来朝的结果,而朝廷也采取“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只要是前来朝贡的,一律好吃好喝好招待,且回赠丰厚,待遇“几比王侯”,对伴随而来的通商朝廷也十分支持,甚至不收关税(业界良心)。朱棣时期,一共有四位国王亲自来中国访问,其中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西王前来朝贺,受到了朱棣隆重接待,一行300多人连吃带玩了一个多月才回去,结果回国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死在山东德州,朱棣得知后不仅以王礼安葬,还让东王次子温哈剌与三子安都鲁留居中国,受朝廷俸禄,其后裔温、安二姓至今仍在中国繁衍不绝。

鼓吹文治,辑录《永乐大典》

作为一位要全面发展的皇帝,朱棣也没有忽视文化领域。永乐元年,朱棣做了一个决定,他要修书。有人认为朱棣选在这时修书是为了鼓吹文治,缓和与读书人的矛盾(他当时正在收拾建文朝的文官)。不管怎么说,皇帝要修书了,而且是要收集当时所有的书,修一部前无古人的百科全书。朱棣一开始把这件事交给著名才子解缙来做,解缙不敢怠慢,召集100多人就热火朝天的开工了,一年之后就把编好的书呈给了朱棣,朱棣拿到书很开心,参加修书的人都得到了赏赐,皇帝还特地给书起了名字,叫《文献大成》。可是等回头朱棣一细看就发现不对了,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百科全书,而是一部儒家大全!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解缙,作为一位知名儒臣,他坚持书有不必读与不可读的。结果一通筛选下来,他就给朱棣编出了这样一部书。事已至此,朱棣也没有办法,只好吩咐重修,但是这次,朱棣不敢让解缙一个人折腾了,他请了一位高级监工——道衍和尚。对,就是之前帮朱棣上位的那个外挂。有了外挂,第二次修书果然顺利得多,这次参与修书的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包含各个领域的人才。朱棣这次也十分上心,经常跑过去视察进度,还嘱咐大家修这部书重要的就是要全,缺什么书就去买,千万别替他心疼钱。永乐五年,书终于又修好了,这次修成的书共有22877卷,分为11095册,光书目就有900卷,辑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种书籍。这次,朱棣满意了,并为这部书取了一个更为霸气的名字:《永乐大典》。

征战周边,亲力亲为

朱棣在位时期,一直十分关注周边少数民族的情况,这跟他早年长期戍守北方有很大关系。他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证明朝边疆的安定:在通往西域的要冲哈密设立哈密卫;在东北设立诸多卫所,其中以奴儿干都司和建州卫(清朝起家之地)最为有名;还利用贵州当地土司内斗的机会收回了对该地的控制权,建立了贵州省。但是朱棣最担心的一直是北方的蒙古。

元朝被推翻以后就退到了北方草原大漠一带,称为“北元”,后来发生内部纷争,长期在那边杀来杀去,杀到最后,国号也不要了,分裂成鞑靼、瓦剌两部接着闹腾。考虑到自己刚采用非正常且暴力的方式抢到皇位,内忧都忧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对付外患,所以朱棣最初的想法是对这两部施行怀柔政策,行动派的皇帝这么想,也就这么做了。1402年登极之后,朱棣便派遣特使前往蒙古诸部,之后的几年中对鞑靼和瓦剌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瓦剌部比较识趣,接受了永乐帝的招安,于永乐六年遣人贡马,朱棣十分高兴,第二年便册封了瓦剌首领。但鞑靼部决定将作死进行到底,硬是梗着脖子不肯接受明朝的招抚,还杀了招抚使者郭骥。朱棣也不是吓大的,且专治各种不服很多年,当下就决定出兵征讨。朱棣对这次北征十分重视,出征阵容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自认为万无一失,但没想到在阴沟里翻了船。主将丘福出兵之后不听劝阻,孤军深入,结果在胪朐河被敌军围歼。一个月后接到消息的朱棣和满朝文武都惊呆了,惊归惊,仗还得继续打,尤其是在惨败之后更是没有回头的余地。但是让谁去接手这个烂摊子呢?朱棣十分纠结,因为他已经承受不起再次失败了。思来想去,朱棣终于找到了一个绝对靠谱的人,他自己。是的,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要御驾亲征了。

朱棣决定亲征蒙古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这时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经过几年的经营,明朝此时国富民强,完全可以支持这种军事行动。而当年戍守北平,深入大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朱棣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行。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永乐八年,朱棣率军出征,还在塞外搞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三个月后,朱棣站在了丘福当年惨败的胪朐河边,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可能是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也可能是在给河起名字……据说就是朱棣看到战马在饮河水,于是将这条河改名为饮马河。朱棣下令在河边扎营后,亲自带兵前去追赶鞑靼骑兵,并大败敌军。这次胜利大大削弱了鞑靼的力量,也让朱棣找回了当年驰骋疆场的 *** ,从此皇帝亲征上瘾,于永乐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又先后四次出征。其实第二次北征后鞑靼和瓦剌就已经不成气候了,而且从那时开始朝廷财政也比较困难,因为钱都花在了打仗和建造新都上。

迁都大计

第二次北征战况激烈,朱棣的宝贝孙子、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还差点壮烈牺牲,而这时的朱棣也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大概是劳累过度,朱棣在第二次北征后生了一场大病,一直在北京休养,养了差不多两年才缓过来。这两年中朱棣那颗伟大的头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并在永乐十四年农历11月15日这天把他思考的结论告诉了大臣们,皇帝说:朕要迁都北京。经过两次北征,朱棣觉得南京离北方太远了,万一出了事够也够不着,只能干着急,为了能更好地维护北部边境的稳定,他决定亲自到北京去守边。当然,能离开南京、迁都到自己的发迹之地大概也能让夺权上位的朱棣获得某种心理上的解脱。

也有说法认为朱棣对于迁都北京蓄谋已久。永乐元年开始,朱棣就下令向北京运送粮食,更是在永乐九年命人疏通河道,使南北漕运恢复畅通,方便进一步运送物资。除此之外,朱棣还将大量人口迁往北京,其中有去垦田的流罪之人,也有南方十郡九省的富民。永乐四年,朱棣下令修建他北巡时使用的宫殿,三年之后,朱棣带着六部和都察院之一次回到北京办公,而这次回来,朱棣还办了一件大事,在北京为自己选定了陵址,并且在永乐十一年长陵初步完成后将永乐五年就已去世但始终未葬的徐皇后安葬于此。若不打算迁都,朱棣不太可能把死在南京的皇后单独葬到北京来。

无论迁都的想法始于何时,现在皇帝把这个想法正式摆上了台面,于是北京城和城内皇宫的建设也随之启动,永乐十八年,这项浩大的工程基本完工,朱棣也于次年正式迁都北京。端坐于新都皇宫内的朱棣,大概觉得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他还要再去北征,还要等待郑和与胡濙带回建文帝的消息,还有更多的伟业等待他去完成,但此时距离这位皇帝生命的终点仅剩两年时间,两年后,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庙号“太宗”。

摘编自《竹间001 继承者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n-sl.com/17249.html

标签: 明代
分享给朋友:

“解缙的故事(明代大才子解缙的遭遇)” 的相关文章

联想扬天s710参数(联想扬天s710一体机配置)

正在Windows  一0外,您否以经由过程 netsh敕令 去天生 无线收集 申报 。假如 您邪饱尝WLAN衔接 答题的困扰,这么剖析 无线收集 申报 将有帮于您定位答题并有针 对于性天解决答题。若您的WLAN衔接 出有答题,这么相识 您的计较 机闭于WLAN衔接 的情形 的细节也已尝没有是一种无...

英镑最新消息 「工行英镑对人民币汇率」

依据 外国银止最新的中汇牌价: 一英镑英磅,尔要的是最新的,计较 的。 泉币 兑换 一英镑= 八点 八 六 六 六群众币元 一群众币元,外国」的经济才是主宰偏向 尔没有是英镑博野,远一二年的空儿内,招商银止,比兑群众币,当然是越低越孬,依据 本日 南京空儿 一 四: 一 八分更新最新中汇牌价: 一群...

911万年历黄道吉日(黄历吉日查询)

戊寅,外白色/绿色表现 节沐日 ,但不克不及 . 八点0 七 二00 九年 七月份恭候你两位发证的黄叙谷旦 ,男: 一 九 七 八戊午年 一 一月 二 六日 二00 九年 九月份恭候你两位娶亲 挂号 的万年历黄叙谷旦 是.甲申,躲谢私戚往后否任选。 也能够用七月取邪月, 七属羊念 二0 一 六选个日...

记账卡etc怎么缴费(记账卡etc需要充值吗)

ETC扣费问信 Q 一:节沐日 下速收费通止却发生 扣费? 收费通止仅 对于 七座及如下载客车辆,如你是 七座以上则一般支费; 没下速空儿未没有正在收费空儿段,好比  二0 二 一年明朗 收费通止空儿是 二0 二 一年 四月 三日0时至 四月 五日 二 四时,你正在收费空儿内上下速,但高下速是...

小米屏幕维修官方价格 「小米官方维修点查询」

 六+ 二 五 六GB版别 三 二 九 九元,前次 来答过是 七00、内屏价钱 根本 三百阁下 ,购的起建没有起!除了了配件费借要培修费 四0元,有的小同伴 们则出有购置 。有的小同伴 们抉择购置 。 小米 一0是一款综折机能 异常 没有错的脚机,除了了配件费借要培修费 四0元,或者者说零丁 改换...

毕福剑怎么了(朱军现在干什么)

倪萍 杨澜 杨澜 赵奸祥悲悼 会 赵奸祥悲悼 会 赵奸祥悲悼 会 赵奸祥悲悼 会 网难文娱 一月 二0日报导 一月 二0日上午,有名 主持人赵奸祥尸体 离别 典礼 正在南京八宝山举办 。杨澜、毕祸剑、马已皆、墨军、倪萍、杨澜、周涛、李瑞英等现身吊唁 。...

评论列表

可难野侃
2年前 (2022-05-30)

。于是朱棣开动脑筋,创建了内阁制度,并亲自挑选了进入内阁直接参与机务的七人,但这七人官品只有正五品,还不如外省的知府,更不能与六部尚书的正二品相比。这样一来,既有人分担了自己的工作,级别的限制又能防止专权情况发生,朱棣默默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朱允炆疑心病重症患者说起疑心病,中国历史上

青迟绾痞
2年前 (2022-05-30)

。这位四叔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朱棣一马平川的夺权之路1398年6月朱允炆正式继位之后,着手做了一件考虑已久的大事——削藩,这应该是他做的最让后世铭记的一件事,因为这直接导致了朱棣上位。削藩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的糟烂,削藩的主要目标就是燕王朱棣。就在朱允炆胡乱削藩的时候,朱棣在做什么

拥嬉抹忆
2年前 (2022-05-30)

这次,朱棣满意了,并为这部书取了一个更为霸气的名字:《永乐大典》。征战周边,亲力亲为朱棣在位时期,一直十分关注周边少数民族的情况,这跟他早年长期戍守北方有很大关系。他

北槐羡兔
2年前 (2022-05-30)

帝陛下要御驾亲征了。朱棣决定亲征蒙古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这时的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经过几年的经营,明朝此时国富民强,完全可以支持这种军事行动。而当年戍守北平,深入大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